2030人工智能炒股(人工智能 炒股)

日期: 浏览:3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2030人工智能炒股,以及人工智能 炒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股市中真的有人用几万元炒成几千万的吗?
  2. 宁德时代股价过600元,又创新高,储能业务是个投资新赛道吗?
  3. 腾讯AI机器人一秒写完演讲稿,未来哪些工作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4. 外媒报道2030年至少四亿人的工作会被自动化取代。你的工作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工作未来会被取代吗?

股市中真的有人用几万元炒成几千万的吗?

见过40万炒到2000万的,翻了50倍,但从几万块,炒到几千万,收益超过千倍的,还真没见过。

但我相信还是有这样的牛人,毕竟上亿的股民,出几个超神的人,也很正常。

毕竟徐翔从3万炒到了百亿,园林从8000炒到了20亿,还有赵老哥。

就算最早的时候,杨百万2万块入市,最终逝去的时候也有上千万了。

只不过,大部分拥有超额收益的人,最终都走上了私募基金管理的这条路,就像巴菲特老爷子一样。

给别人管钱,赚超额回报的分成,赚管理费用,比起管自己的钱做投资,肯定是赚更多的。

而剩下的那些,不愿意替别人操心的高手,就成了隐士高人。

他们在实现财务自由后,不再抛头露脸,也不会去告诉别人,如何在股市里快速地赚钱。

亦或者,现在的行情,早就不是他们发财的那个时代了,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在当下起步,从几万炒作到几千万。

说说那个40万炒作到2000万的吧,其实就花了一年,从2014年中,到2015年的巅峰。

当然,其中是妥妥地加了配资杠杆,否则收益也不会涨得那么快。

他不是一个新手,2001年就入市炒股了,也不是个职业股民,自己做做生意,多少是个小老板。

之前在06-07年也赚过钱,听说是50万炒到了300万,但后来08年又赔回去了。

之后账户里也一直没加过什么钱,就是几十万的样子,他也不是特别关注股票,属于那种操作不多,但时不时会有一些持仓变化的。

据他自己说,大部分人买股票是听朋友的建议,好像有几个朋友是专职炒股的。

至于什么策略,什么战法,基本上都没有,反正别人说什么,他就买什么。

2014年下半年,他就开始了开挂之旅,5块钱附近,全仓买了中国南车,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中车。

南车北车合并,他应该是有一些内幕,提前埋伏入场的。

他没有告诉我们是不是有人给了他消息,反正就是说是运气好。

中国中车复牌后,已经是1月份,股价一路涨到十几块,涨幅大概3倍不到。

我们觉得他应该离场的时候,他却加了融资入场,在12块多又继续加仓中国中车。

4月份精准逃顶,39块多,就中国中车,他一共就赚了800多万。

这还不是重点,4月20日中车见顶,他在逃顶之后,马不停蹄地杀入当时大热门,乐视网。

让人惊掉下巴的是,乐视网在他买入当天涨停,然后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又直接翻倍了。

他的资产就这样直接,干到了7000多万,其中一半多一些是配资,净资产应该超过3000万了。

当时,他真的就是一战封神了。

当6月中旬的时候,指数开始暴跌,他的股票账户出现大面积的回撤。

但神奇的是,6月中旬,他选择高位接盘买入了一只股票,叫常发股份,现在应该叫雷科防务了。

当时的常发股票从2014年算起,也已经累计涨幅近10倍了,但在暴跌中,只挨了一个跌停,就因为重大的事项,选择了停牌。

就这个停牌,肯定是内幕,是说好的,否则按照当时的情况,三个月左右跌停,配资得爆仓了。

那时候,他账面上的资金,去掉融资,有2200万左右。

11月底,伴随着利好消息的出台,常发股份复牌,当天竟然是涨停。

再到后来他卖出的时候,这只股票竟然没有任何的亏损,还赚了一点,要知道指数已经从5000多跌破了3000点。

更有意思的是,他在卖掉常发股份之后,选择从账户直接赚走了2000万利润,就留下了100多万的资金,轻描淡写地卷钱离市。

按照他的说法,一轮牛市结束后,会有几年的熊市,休息休息。

反正,不论是有内幕,还是高人指点,亦或者是靠点运气,人家确确实实是赚到钱了。

虽说他本身应该也不差钱,在上海有四五套房,应该也价值几千万了,但比起这个,在股市中短短一年就赚那么多,还是有点让人羡慕的。

只不过,对于这种神人,自己也只能是望其项背了,毕竟自己可没有这样的能力。

我看了一眼自己账户的数据统计。

十五个年头里有5年实现了翻倍以上的收益,分别是2006,2007,2009,2014和2020年。

也有5年亏损,2008年亏损72%,2011年亏损33%,2012年亏损9%,2016年亏损12%,2018年17%。

剩下的5年,基本上是小赚,不超过30%。

按照前十五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30%来算,如果能保持住,到2030年左右,可能可以实现从几万元到几千万了吧。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预计未来的总体投资回报率,会慢慢地走低,这个时间跨度,可能还要拉长。

至今为止,只有拿到过一只十倍的股票,是2006年,拿的中信证券,可以说是完全误打误撞。

当时真的不太懂,也没想到大牛市里,股票可以涨得那么疯狂。

那一轮牛市,中信从最低的4块多,涨到最高的117,区间最大涨幅28倍。

这也是第一轮超级牛市下,券商的一次大跃进,在这之后,券商出现10倍以上行情的,可能就只剩下东方财富了。

8块多上车,100块下车,也是奠定了自己在股市里的第一桶金。

曾经有一瞬间觉得自己是实力,但很明显,这一切都只是运气而已。

2010-2013年,那三年在刻苦的钻研短线技术,结果是有赚有亏,曾经也出现过一个月翻倍,也很快就亏光了赚来的钱。

盈亏同源,是我做短线交易几年后,得出的结论。

或者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旦赚钱,盲目自信后,就容易快速亏钱。

2014年之后,就开始尝试做波段,做趋势。

直至今日,已经固化了自己的交易系统,趋势投资。

在这几年期间,拿到过很多翻倍的股票,也有很多是十倍股,只不过上车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做得好的也就2-3倍,很多都是赚个30-50%。

没有出现理想中暴富的剧情,好在总资产每隔几年,都跌跌撞撞地往上走,总体增长的幅度,赶上了上海的房价,也算是比较欣慰。

否则,辛辛苦苦地炒股,还不如别人早些年买了一套房子扔在那里,听上去就是个心酸的故事。

期间有一段时间开过两融的业务,赚了点小钱,但最后还是选择性地关了,不太喜欢借钱炒股,容易承担自己承受不了的风险。

杠杆是个好东西,只不过在交易市场里,要慎用,否则可能会非常的惨。

我相信,只要时间足够长,足够有耐心,找对方法,即便不用杠杆,迟早资产也会上千万的。

在中国,永远都会有好的企业诞生,只要选对方向,找对时机,财富的雪球就会滚大。

当然,如果有能力,可以快速致富,那也是一件好事,身边最近2-3年,炒股赚个3-5倍的也不少。

最近妖股横行,五倍十倍的个股都有,所以遇到了好几个两个月翻倍的高手,而且都是百来万资金的。

不过,坚信自己应该不是那块料,所以也不再去跟着参悟那些快速致富的秘籍了。

大道至简,其实最简单的从几万到几千万的方式,是买到一只超级大牛股,并且长期持有。

A股上市后涨幅最大的,其实是万科,30年累计的涨幅4000多倍。

如果你在茅台上市的时候选择买入,20年左右,累计涨幅也有300多倍。

伊利股份,500多倍,长春高新,400多倍,双汇、通策医疗、华兰生物、万华化学、华域汽车等,涨幅也都超过了100倍。

虽说百倍股只有9只,但占比好歹也有2‰,但能赚到百倍的股民,占比远远没有2‰,几万个可能才有那么1个。

其实,大量的散户资金是在不断的交易中损耗的,不仅仅是各种交易费用,还有各式各样的主力资金来回割韭菜,还不如买入一只股票耐心等待。

因为买入后交易频率越低,被割韭菜的概率越少。

现如今上市的股票,之所以很难再出现万科、茅台、伊利之类的百倍个股了。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经济发展的增速放缓,时代的机遇变少。

中国的经济发展增速,每一个五年都在变化,诸如万科,就是90年代的经济产物,诸如茅台、伊利、双汇就是00年代的经济产物。

只有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这些大众需求的商铺,诸如房子、白酒、牛奶等,才会有普适性的机会。

现如今,这些公司总体的增长速度,已经相对比较缓慢了,那也不可能在当前的环境下再出现百倍的增幅,十倍都几乎不可能了。

或者说人口红利赋予那个时代的机遇,已经过去了。

未来,可能会出现颠覆性的企业,其实就是针对大众的新型消费产品。

诸如,人人都需要的保健品,创新药,新能源汽车,还有VRAR这些产品。

但凡是可以触达底层大众的,又是未来可能的刚需,最好是高频消费的,或者大额消费的,才有机会。

2、投资机构过多,提前抢占了跑道。

另一个重点,就是市场的资金太多了。

90年代,没有资金能预测到万科的未来,00年代,也没有资金能预测到茅台的疯狂。

简单地说,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风投资金,没有资本去助推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

而现如今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拔苗助长的。

可能拔苗助长并不贴切,资本更像是快速发芽的花费,让一颗小树苗可能几年之内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像拼多多、美团、滴滴等,都是资本的产物。

等这些股票都上市后,大量的红利都被资本蚕食,二级市场给到的估值空间,比较有限。

即便企业的发展不错,总体的可增长幅度上限,受限也就比较多。

所以,当下情况,想要捕捉百倍个股,难度特别大,资本早就已经提前布局百倍个股了。

指着买入一只新股,十年二十年后,拥有个几十倍的涨幅,概率越来越小了。

概率小,并不代表没有,现如今的科创板,还是有一批还不错的种子企业的。

只不过注册制又烧了一把火,让一些券商去抬价,去超募,又蚕食了很多企业的未来预期。

所以,要认清现实,也就是未来的股票的上涨,要有一个合理预期。

想要实现价值投资,赚到企业成长的钱,选对赛道和企业,放低一定的预期,还是有机会的。

这里也要着重分析两点。

第一、关于行业赛道的挑选。

传统的吃人口红利的赛道,早已经是红海市场,未来的蓝海市场,一定是新的赛道。

说白了,是传统行业的一场科技革命。

就比如手机,从大哥大,到现如今的智能触屏手机,就是一场科技革命。

十几亿,乃至全球几十亿的人,需要重新消费一次手机,能创造的营业额和利润,可以想象。

又比如,当下很火的新能源汽车。

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替代,全球几亿辆车,如果换一遍,那可是百万亿级别的市场。

又比如,最近几年一直很火的互联网电商。

从传统的购物方式,到电商购物,每年百万亿的消费金额,也催生了一批大佬级别企业。

所以,新时代催生的行业红利,才是优质个股,大牛股的孕育之地,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新的概念,诸如元宇宙之类的,会如此之火。

不论是鸿蒙物联网,还是创新药、基因药,亦或者是新能源,但凡是有可能会改变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概念,其实都是完全有机会的赛道。

新兴行业的赛道,才是未来的机会行业。

第二、关于龙头个股的挑选。

选对赛道,还要找对龙头,才有可能把握住行业红利。

就好像如果当时你选择的不是茅台,而是其他白酒,可能收益率远不及行业平均。

你选择的不是万科,而是恒大,可能还得赔钱。

任何行业,只有真正意义上的龙头,才是最有价值最值得投资的。

一些相关行业的小企业,在风口过去之后,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

行业龙头的挑选,建议先从护城河和技术壁垒出发,尤其是面向大众的企业,要用性价比和市场接受度去衡量企业的发展前景。

龙头个股,至少在市值上,企业净利润上,都要名列前茅。

然后最好拥有自己核心的技术壁垒,诸如专利等,才有可能长期坐稳行业龙头的交椅。

结合上述两点,去精挑细选一些个股,尤其是次新股,择机买入后,开始慢慢的等待,一定会有机会,不要把宝押在某一只股票上,精选3-5家,总有1-2家最终能跑出5倍、10倍的靓丽表现。

其实,只要你的投资策略没有问题,同时愿意把时间拉长去看。

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结束之时,实现千倍的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假如我们的股票生涯能有50年,年化复合收益率达到14.8%,就能实现一千倍的收益。

从历史长河来看,要实现20%以上的复合增长,难度较大,15%以上就是相对优秀,但完全有可能了,而14.8%这个数字,只要有思路有方法,选对股票,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所以,不要觉得很遥远,我想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实现这个目标。

而实现这个目标路上的千难万险,需要自己去挑战和克服。

记住,欲速则不达,股票投资是一场耐力赛。

宁德时代股价过600元,又创新高,储能业务是个投资新赛道吗?

新能源发电受制于气候影响,来源很不稳定,对电网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储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储能是一个新赛道,但储能方式多样,有化学纯能、抽水蓄能、空气压缩等方式,宁德市代主要从事化学储能。

宁德时代是目前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锂电池厂家,其发展储能有一个潜在优势,那就是回收旧电池包用于储能系统,电动汽车锂电池包一旦容量一旦衰减到80%就不再适合电动汽车使用,必须更换淘汰,淘汰下来的电池要么就是拆解回收,要么就是用于梯度储能。

锂电池包拆解回收锂、铜等金属,虽然是一个方式,但目前拆解锂电池包成本还是比较高,而大量发展新能源,像光伏风电等,碰到阳光明媚和大风天气,电力可能用不完,要么就是浪费,要么就是利用储能系统储备起来,等待阴雨天和微风习习或者干脆就是没有风的日子,把储蓄的电能释放出来,供应电网使用。

另外电力生产也不可能肆无忌惮的减少,尤其是火电和水电,用电高峰,电力不够用,而深更半夜,用电处于低谷,电力又用不完,电力只能白白浪费,需要把电力储藏起来,供应用电高峰。

宁德时代半年报显示,在储能系统方面销售收入增幅最大,同比增长727.36%,共计46.93亿元。毛利率方面,储能系统毛利率在公司三类产品中最高,成为宁德时代盈利的一个重要来源,最近宁德时代已先后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电等签署战略合作,将与战略合作方在储能、新能源等领域展开合,宁德时代在储能方面不断抢占市场。

新能源发电不稳,亟待储能发展。

腾讯AI机器人一秒写完演讲稿,未来哪些工作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要知道哪些工作容易被人工智能(AI)取代,要先看看它究竟擅长什么样的工作。

大家会首先想到的,大概会是图像识别,毕竟刷脸解锁手机、解锁App已经用得越来越广泛了。其实,现在图像识别技术已经非常强大,除了用来认脸之外,根据医学影像识别病情、在流水线上用摄像头识别产品瑕疵,也都有巨大的潜力。

其次是语音识别。现在语音识别在实验环境中的错误率也已经非常低,短句子的语音转文字也很成熟。比如说微信里发送的语音内容,转成文字的效果就勉强。美中不足的是,嘈杂环境下、或者大段演讲的语音识别结果还无法让人满意。

当然还有翻译。现在虽然机器翻译的很多句子还会让人觉得“不是人话”,但毕竟翻译的速度、掌握语言的数量都是人类无法比拟的。

另外,AI理解短句子并生成回复的能力也在逐渐提高,计算机生成图像的各类应用也在渐渐成熟。

从上面这些AI擅长的领域我们能看出,需要从图像中寻找特定信息、特定模式的工作,AI经过一定的训练,都能做得非常好,而且比人类发挥得更稳定。比如将纸上的文字录入电脑的打字员,已经不太有用武之地了,而从监控视频中寻找某些人或行为、看X光片判断疾病、在工厂流水线上检查产品外观瑕疵等等工作,也都将很快自动完成。

就算是AI做得还不尽如人意的工作,比如长篇演讲或对话的语音识别、语言的翻译、聊天等等,在那些要求不太高的简单使用场景中也都可以自动化实现。比如国外的视频网站YouTube,就配有自动生成的字幕,还能自动翻译成其他语言,可见速记和简单的翻译工作,也已经离自动化不远。而“要求不太高的聊天”,对应的是那些每天要回答大量重复问题的客服,他们的工作,也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开始自动化了。

说起究竟有哪些工作容易被AI取代,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这两年来,在好几份报告里做了详细、系统的梳理。

在今年11月发布的“工作得与失: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变迁”报告中,就有这么一张图,描绘了对于到2030年,6个国家中各类工作岗位变化情况的预测。

棕色、橙色调的表示岗位减少,蓝色调的表示岗位增加。

从图上可以看出,麦肯锡对中国的整体情况还算乐观,但有几类工作岗位呈现减少的趋势:起重机和拖车司机、传送带机器的操作员、农机设备的操作员。另外还有几类基本没有增长的岗位:生产工人、普通修理工、机器安装及维修工人、下地干活的农民。

而从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社团和社会服务工作者、助教、法律支持工作者、酒店和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公司里的IT、财务、行政助理、以及准备食物、紧急状况救援等工作,也面临减少。

那十几年后,我们还能做什么工作呢?

去照顾病人、孩子、或者普通人,去学校教书,都是不错的选择。管理类的岗位、去和计算机打交道、去从事艺术、设计、娱乐等创意类工作,可能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外媒报道2030年至少四亿人的工作会被自动化取代。你的工作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工作未来会被取代吗?

谈论我们的工作以后会不会被智能化和自动化取代,首先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目前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都在哪些领域开始发挥作用,由此为基础,我们便可以窥见13年后这些应用会不会“危及”到我们的工作。

1、办事大厅、安检

这种情况现在大家都很常见了,以前我们去办证大厅的时候,都要人工领号、人工叫号、人工服务,效率很低,现在我们都是机器取号,自动叫号,接近一半的业务都能在自助机上办理,办事大厅需要的工作人员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安检机也是,以前我们去香港或者出国,过关都是人工审核的,现在很多地方的海关都安装了自动过检机,证件一扫就过,省时省力。

这种类型的智能化取代的是机械式、流程化的工作,这种工作是被取代性最高的,也是智能化和自动化最先“下手”的领域,当然还包括售票、托运等工种。可以预见,过不了几年,这些工种的自动化普及程度会更高,更多人被取代。

2、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领域是第二个智能化和自动化会涉足的领域,数据统计涉及的行业很广,现阶段普及的数据应用程度一般为大数据分析统计,从海量的数据中整合出数据报告,从中可以得出行业变化、未来趋势、现阶段市场空间、业务执行短板等。

但是,但数据统计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普及后,很多行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数据的价值是无限的,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挖掘出几乎任何想要知道的东西,将来随着我们挖掘数据的技术能力越来越高,很多公司的决策都可以直接取决于数据分析的结果,从而很多战略性、分析性的岗位从业者有可能会失业,毕竟一个人算得再清楚,都比不过计算机处理几十亿个数据得出来的结果成功的概率要大。

不仅如此,大数据还可以应用到各种基建、桥梁、道路的监控和维护中,在一个大数据发达的环境,每座建筑、每条道路都可以转化成数据的形式,经过智能化的处理,每个细节都可以直接反馈在数据上,如此一来,勘测、质检、维护等“硬技能”工种的人可能也会受到威胁。

大数据是智能化和自动化最可怕的地方,上一个工业时代,机器解放了我们的体力劳动,让我们可以集中做我们擅长的——脑力劳动,从此社会飞速进步,但现在由于大数据的渗透,我们的脑力劳动都有可能被取代,那我们还能做什么?

3、智能驾驶

目前百度搞无人驾驶搞得风风火火,而苹果、google等科技巨头也一直在这个领域发力,虽然现在还存在技术的缺陷,但我相信在几年内,就会有专门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立法了。在深圳,政府已经批准无人驾驶公交车在部分地区开始试运行,未来可能有很多司机要失业。同理,还有飞机、轮船等,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成熟,未来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大部分都会是无人驾驶的。

4、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的精髓在于人机互动,google的智能硬件应该是目前人机互动做得最好的,但依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等到人机交互系统对于语言、情绪、语速、自然反应的大数据库足够完善且能运算自如的时候,很多智能硬件将扮演一个“贴身助理“的角色,为你制定行程、提醒注意事项、甚至在感知你情绪不好的时候还会安慰你,比如通过AI智能学习,机器知道你情绪不好时喜欢听什么歌,就会自动为你播放。如此一来,可能很多助理、秘书的岗位将由智能机器人取代。

综合上面所说的,重复性、机械性、流程性的工作会最先被自动化、智能化彻底取代,日常助理类的工作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会逐渐受到威胁,而大数据背景下的智能化会改变很多行业,使很多人原来赖以为生的经验和技能清零。

这样看来,我们以后是不是绝大部分人会失业,变得一无是处?

其实,历史总是相似的,我们要看看人类科技和工具发展的历史。机械设备解放了我们的体力,一个人通过操作设备就可以达到几百个人的工作量;计算机变革了我们的传输、联系方式,人类之间的联系周期从以前的以天、以周计变为以秒计。当我们利用好这些最新的工具时,我们的效率和生活质量都会大大提高。

举个例子,玩摄影的,在以前胶片机时代,拍完照要把照片洗出来,还需要去暗房一张张地跑药水,要改善照片的色调,也只能通过改变药水的比例和浓度来达到。而自从数码相机和photoshop出现后,我们调整照片只需要在电脑上点击鼠标就可以任意调整,目前几乎所有的职业摄影师都离不开photoshop,而这个图片处理工具也变成无数摄影师的赚钱法宝。

回到问题,以后智能化和自动化越来越普及,作为一个善于学习和进步的人类,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去了解这些新技术,看看它们能在什么方面提高我们的能力或效率。

同时,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也创造了许多新岗位,像大数据开发、人工智能构架等,而当很多东西智能化之后,特属于人的的创造性、情感性的岗位,也会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社会科学、人类学、美学、心理学等。

就拿我来说,我是做项目策划的,那等智能化和自动化普及后,我就能利用更多的数据分析工具,找准市场的方向,也能让机器帮我完成很多公司批文的撰写(大企业的流程实在太繁琐了。。),从而解放我的精力,让我能专注于想法和灵感上,并通过智能化的工具帮我实现这些想法。

机器始终是机器,很多人类拥有的,例如情感、灵魂、创意、温暖、甚至狡猾、世故,都是机器无法拥有的。如果说我们是由神创造的,而机器是我们创造的,那么我们创造的东西,能比得过神创造的事物吗?我们能比得过神吗?

人类的构造可比机器复杂多了,我们始终能够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利用好机器的工具,把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每一次大变革的浪潮,都是机遇与危机并存,善于游泳的人,才能在每次浪潮中冲得更高。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领域提升 人工智能三个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哪个学校 人工智能什么学校比较好
人工智能医学领域实验?医学实验设计
人工智能专业领域认知论文?人工智能导论论文3000字
人工智能最先进领域,当前人工智能重点聚焦()大领域
人工智能最有前途的领域(人工智能在哪个领域应用最多)
人工智能医学领域ppt(人工智能ppt课件免费)
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知识图(人工智能的发展)
2030人工智能炒股(人工智能 炒股)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