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谈论人工智能(任正非说人工智能)

日期: 浏览:3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任正非谈论人工智能这个问题,任正非说人工智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怎么看待,任正非说华为最终拼的是数学家、物理学家等?
  2. 任正非接受央视采访说:“未来你没有大专以上学历,连做工人都没机会了”,你怎么看?
  3. 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是两码事吗?
  4. 任正非谈部分民众抵制苹果:不能因华为牺牲国家利益,你是如何看待的?

怎么看待,任正非说华为最终拼的是数学家、物理学家等?

华为的崛起,和数学有什么关系?

IT技术最终拼的是数学实力。从追赶到5G的引领,任正非将之归功于“数学的力量”。任正非表示,“在过去的20多年,凡是我们在数学和算法上投资比较大的,我们在这个领域的产品在全球都逐渐走向了领先;凡是不重视在数学和算法上投资的,这些产品目前来看都是落后的。”

华为30年,真正的突破是数学。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说:“这30年,其实我们真正的突破是数学,手机、系统设备是以数学为中心。”从4G到5G的突破引领,华为的成长离不开“数学”。“我们不光要有顶尖的数学家,还要有大量的一流的工程技术专家,而这些人必然需要有坚实的数学基础。”

华为持续在数学上投资。2016年,华为宣布在法国设立数学研究所,任正非说:“所以建数学研究所,未来的数字世界流的数据大的不可想像,我们就打算在数学领域加大投资,用数学的办法来解决这样一个大流量下的管理办法。数学是开启一切的工具,大数据流量疏导的基础是数理逻辑算法。”

“天价年薪”吸引了人才,激发“鲶鱼效应”

19年7月23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了一份总裁办电子邮件,宣布对8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管理。这8名员工,最高两名员工的年薪为182万-201万元;两名员工的年薪为140.5万-156.5万元;还有四名员工的年薪为89.6万-100.8万元。

这则消息出来后,人们再一次刷新了华为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事实上,从1995年起,华为就一直在招聘数学相关的博士和专家。华为每年都从各大院校招聘一批运筹学控制论、数理统计与概率论、计算数学的博士,从事分布式计算、密码学、网络安全、数据库、通信协议算法、通讯网络优化等方向的高精尖工作。

任正非在采访中表示,“公司目前应该至少是有七百多个数学家,八百多个物理学家,一百二十多个化学家,还有六千多位专门在基础研究的专家,再有六万多工程师来构建这么一个研发系统,使我们快速赶上人类时代的进步,要抢占更重要的制高点。”

任正非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国家若要强盛,数学是基础”。数学的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与进步相关。

任正非数次谈到:“光砸钱不行,要砸(支持)数学家、物理学家等;我退休后想找一个好大学,学数学。”

只有长期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工业的强大,只有长期重视基础教育,才有科技和产业振兴的人才土壤。

数学家、物理学家对宇宙和未知领域的探索,为人类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方法。

牛顿在力学、光学、以及和莱布尼茨共同在微积分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打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大门。无数科学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推动了两百多年来的工业化进程。

现代产业的根本在基础研究

力学和热学基础理论进步,推动了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蒸汽机的灵感,来源于高压锅。经过100多年的改良,蒸汽机从原型到规模应用,开启了工业革命。又经过上百年的探索,内燃机为现代交通工具装上了强劲的心脏。

电磁学为电力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使电力走向实用,电灯的出现,点亮了一个全新的产业。而交流电系统的诞生,使电力的远距离传输与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

数学与物理的接力突破,奠定了无线通信的理论基础。麦克斯韦用四个方程组,推测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以光速传播。赫兹用实验击发和探测到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维的猜想。马可尼从赫兹实验发现商机,拉开了无线通信产业的大幕。

电力机车比内燃机车诞生更早,跑得更快,1903年的试验中就跑出了200公里的时速。工业强国纷纷投入高铁工程技术研究,日本第一个实现了高铁商用。中国高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创新,创造了轨道交通史上的世界奇迹。

现代计算机无比强大的功能,起源于最基础、最简单的数学规则。二进制定义了最基本的计算语言,布尔代数实现了数理逻辑运算,而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原理,为现代计算机的结构奠定了基础。以计算机、信息通信、空间技术、原子能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启。

空气动力学的演进,是航空航天产业起飞的关键。“伯努利原理”使人们认识到不同速度的流体所蕴含的力学特性。茹科夫斯基提出“升力定理”,为飞机装上了理论的翅膀。吴仲华的“三元流动理论”,为现代航空涡轮发动机的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科学的发展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进步。爱因斯坦用质能方程揭开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迈特纳用实验证明了爱因斯坦的预言。化学家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物理学家建设可控核反应堆,共同推开了原子能产业的大门。

没有信息论的建立,人类就无法进入数字世界。“香农定理”为信息通信产业奠定了理论基础。集成电路的发明,让IT产业进入“摩尔定律”时代。而通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共同语言,软件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人类对光的探索从未止步。丁达尔发现了光的全反射原理,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利用太阳光作为光源,打通了第一个光电话。

高锟提出在电话网络中用光代替电流、玻璃纤维代替导线的构思,直接推动了光通信产业的诞生。今天,光通信已成为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起信息社会的海量数据传输。

科学家用数学模型模拟人脑神经活动。图灵为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想。深度学习理论的进步,使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

机器人能不能思考?这个严肃的哲学命题还没有准确的答案,但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智能社会正在到来。

科学的进步,往往是对经典理论的批判。相对论突破了牛顿力学的局限,量子理论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人们认识到微观粒子独特的运动规律。而量子计算的构想,正在为人类带来超强的计算能力。

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推测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三位科学家同时证实。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漫长的基因解码之路,只是人类生命之谜破解的开始。华大基因汪建说,自己要活到120岁。基因科学的持续进步,让我们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多的期待。

基础研究的历史,是成千上万优秀人才的协奏曲。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等无数科学家的研究,改变了人类的思维与观念,也奠定了现代产业的理论基础。

基础研究的根本在于教育

基础研究的突破,往往需要上百年,数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有天才的灵感闪现,更需要大量科学家、能工巧匠的持续创新。

基础研究的根本在于教育,要形成英雄“倍”出的人才黑土地。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今天的教育,将决定科技、产业、国家的未来。

科学家往往也是教育家,他们传承科学知识,更传承科研精神。袁隆平、李小文、屠呦呦等科学家们数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搞科研,板凳甘坐十年冷,这种精神,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教科书。

大学不仅培养人才,也培育创新的土壤。在广袤的农场中建校的斯坦福大学,仅收取象征性的租金把土地租给校友创业,这些年轻的创新英雄,在前沿科技领域夜以继日地奋斗,把一片果园变成了“不眠的硅谷”。

英雄不问出处,大学不仅培养博士、硕士、学士,也包容多样化的人才。瓦特是格拉斯哥大学的仪器修理工,他从学校一台纽科门蒸汽机的修理起步,开始改变世界。

在抗战如此艰难的岁月,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师生们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

西迁到乐山的武汉大学师生,在宗祠里仍在讨论原子核物理。南京大学的教工们在战火纷飞中,赶着1000多头稀缺品种牲畜,西行2000多公里抵达重庆,保存了珍贵的科研资源。

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培养了源源不断的“现代工匠”。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质量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完成初中教育后,瑞士70%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他们造就了著名的“瑞士制造”。

基础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基础教育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中小学是一个人品格、思维、习惯形成的决定时期,青少年基础素质培养的根本在于教师。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

少年强,则国强。1870年普法战争胜利后,老毛奇元帅说:“普鲁士的小学教师赢得了萨德瓦战役。”威灵顿公爵认为,“滑铁卢的胜利是在伊顿公学的操场上决定的。”少年时期体魄、意志、毅力的培养,成年后将升华为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与荣誉感。

现代产业的根本在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的根本在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的根本在中小学教师。

让教师成为最伟大的职业,

成为优秀青年的向往。

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任正非接受央视采访说:“未来你没有大专以上学历,连做工人都没机会了”,你怎么看?

在高考大幅扩招的背景下,似乎学历学位证书的含金量在不断下降,成为这些年来贬值速度较快、实际价值愈发下降的产物。实际上,并不是专科学历没有生存空间,只是专科学历的人,更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这样才能够获得与偏高学历群体相等的竞争机会。不过,用国内常规思维分析,学历似乎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标识之一,而学历更像是一个敲门砖,能力则是建立在学历门槛基础之上。大专学历感觉竞争力下降,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些年大幅扩招、人才竞争压力骤增等因素有关,而在激烈竞争环境下,考验人才还是要看综合能力。

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是两码事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两者的关系

人工智能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智能制造包含了设备的智能化,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订单及物流的智能化。这三点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支撑。

任正非谈部分民众抵制苹果:不能因华为牺牲国家利益,你是如何看待的?

华为危机四伏,任正非依然充满理性。

经济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时代发展规律。我们都是WTO打开国门的受益者,不可能再走回闭关锁国老路上。

爱国并不是就要抵制这个产品,抵制那个技术。别人的技术比你先进,你抵制与否,都会受制于人,抵制只会让人落后更多。你的技术追上来了,摆脱了别人的约束,不抵制,你也输不了。

这不,随着国产手机崛起,当年熬夜排队买苹果的盛况早就不再。苹果早没技术优势,且盲目定价,结果在国内市场上节节败退,被华为和小米等中国公司痛击。消费者会用脚投票的!

想想,相反,因为中兴,华为,国内掀起抵制苹果等美货运动,结果会是怎样?

表面上,苹果等美国公司本身损失最大市场,全球供应链受损。仅苹果在中国的产业链可能涉及到几百万人的就业。但随着苹果等产业链转移,考虑替代性产品市场,损失将逐步修复。而从国家层面上,必然导致更多报复行动,双方“抵制”的公司名单加长,毛衣战升级。还有一点,中国对于这种非军事背景公司抵制容易破坏吸引外资的形象,开放相当于走了回头路。而且我们能离开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能离开高通的芯片吗,能离开谷歌的安卓系统吗。

这样的结局是不是愚蠢至极,相当于破罐子破摔。爱国就请每个人奋发图强。当中国的汽车发动机比德国日本的更先进,买国产车的人自然就多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领域提升 人工智能三个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哪个学校 人工智能什么学校比较好
人工智能医学领域实验?医学实验设计
人工智能专业领域认知论文?人工智能导论论文3000字
人工智能最先进领域,当前人工智能重点聚焦()大领域
人工智能最有前途的领域(人工智能在哪个领域应用最多)
人工智能医学领域ppt(人工智能ppt课件免费)
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知识图(人工智能的发展)
任正非谈论人工智能(任正非说人工智能)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