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取代人以后,人去干什么
一、当人工智能全面取代人类的工作,我们人类还有哪些价值?
如果我们人类不用工作就衣食无忧,我们的社会结构将是怎样的?还会有贫富差距,有社会阶层吗?机器替代体力,完全按图施工的工作可能大部分由机器替代,现在已经如此了。
人工智能替代脑力,只需要坐在桌子上通过特定文件信息就可以做的事情很快就会被人工智能代替,包括很大一部分的白领阶层。
但是人工智能和机器都无法体验双手互相摩挲的触感,对人类文化不可能有独立的直接认知,对世界本源更没有可能去探索。
这些都等着未来人来做,体验生活,继续认知,可能改进。
人工智能即使拥有了极强的大脑,通过人类创造的信息对世界有了认知,就会发现自身存在的荒谬,海伦凯勒还有触感,和其他人完全一样的触感,她的保姆把她的手浸到水里边,并不断的在她的掌心划出water这个单词,如此一个心灵就被打开了。
二、在人工智能感官不健全的时候,拯救世界还是要靠人自己。
题主的问题其实和人工智能没有太大关系,可能十年之后,中型城市里就和题主说的情况差不多了。但是要做饭洗衣服啊。人工智能可以做这个,但是人自己比较清闲的时候一般还是想身体力行的。
社会阶层还会有,因为那些每天好吃懒做的人很快就吃出一身病,迅速的丧失大自然赐予的身体。AI和机器人变得越来越普及,一个人的技能就是他和AI搭配起来的综合能力,这是我们需要的人才。这个过程实际上就像扫盲一样,我们需要去学习理解AI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这样我们才能够和人工智能共识,变成工作伙伴,这样的人才有优势。现在的大多数工作未来很可能会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替代,未来我们的工作就是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在未来的世界,答案是非常廉价的,到处都有解决方案,而能询问一个好问题才是人类的特质,一个好的问题会引发另外一个新问题。一百年后,很可能人们会感觉我们现在的工作很耻辱,现在我们做的一些工作很浪费时间,效率很低。未来我们的工作,也即AI不会去替代的工作,比如科学研究,还有文学、艺术本身等,你不能问毕加索一个小时画多少幅画,这和生产力没有关系。
届时,人类或许会在更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AndrewMcLaughlin表示现在还有许多尚未探索和有待开发的领域,这些领域需要人类的创造力,机器人取代人类进行日常生产,大部分人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创新性的领域研究上。“我对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没有这么悲观。”他笑说道。
同时,这也能激发更深入的学习研究。TomMitchell说道:“我们一生当中可能做很多工作,将教育流程也要跟随改变,不是用四年去学一个课程而可能是花费40年或者更长时间去学习。”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会有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未来机器人将会替代人工服务和操作,这可能将导致大量的服务工作、流程工作和中层管理环节“消失”。只有新型劳动力才能适应智能时代。
同时,虽然机械性的、可重复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将被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取代。但是,会有更多新的、深度的、创意性的人才需求出现。人工智能相关“新行业”将带来的“新岗位”,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定会产生一些“没听说过”的新岗位,比如已经被行业认可的“自然语言处理”,以及“语音识别工程师”等等,比如人工智能或机器人产品经理。而且其他行业“旧岗位”也需“人工智能化”,如大多数保安、翻译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剩下的少数人,可能收入会更高,比如能操控安保机器人又有丰富安保经验的安保负责人,比如垂直于某个细分领域的翻译人才。从历史上看,技术进步会不断消灭旧的就业岗位,也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例如,轿车的普及消灭了黄包车夫的就业岗位,却创造了出租车司机的就业岗位。
三、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这个时代人类将赋予新的工作内容。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的助手。
首先,对新技术的发展与影响要有充分的敏感性。其次,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才能对当下和未来的事物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并适时做出选择。其实,不断地学习是在未来给自己留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要有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按照智能社会的分工,创新劳动将占有主导地位。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分工、文化、习惯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改变。再则,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充分认知自身职业特点或职业规划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提升岗位价值,如成为机器人、人工智能的调配管理者,成为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定制化创意设计师,成为运用思维、策划方案引领人工智能去落实业务得到成果的高端营销策划师等等。
工业令农民被替代,自动化令工人被替代,而人工智能则正在把“知识工人”如律师、高管、营销人员等等替代,把他们改造为“创意工人”,因为创意不可被替代。其实不光是创意,有三类人是不可被替代的。
第一类是“创意工作者”,如进入富豪榜的小说家J.K.罗琳。过去的时代,英雄是像比尔盖茨那样的IT专家。因为世界是靠IT、靠所谓的“知识工人”推动的。但未来的时代,这个世界的英雄可能就是创意专家,因为世界要靠创意来推动了。
第二类是“人际连接者”。未来人类社会,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复杂,需要越来越多的协同。以前我们做事几个人就行了,现在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几十乃至几百人,甚至互联网上能形成几百万人的协作,这种时候对协作者的需求会变得非常巨大。
第三类是“复杂模式的判断者”。
这种人才十分稀少,最典型的例子就像丘吉尔,需要在非常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当中去做出正确的判断,现在机器在这方面仍然不如人。这也是为什么围棋国手迄今还没有被人工智能团灭的原因——因为围棋偏重复杂形势下的判断。在现实世界被改变后,机器替代了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使得人类可以集中力量去开掘大脑中未被使用或者说真正属于人性光辉的部分,使它能够彰显。
人工智能创造发明创意方案
1.人工智能情景喜剧
2016年,人工智能创作了堪比大卫·林奇(DavidLynch)的情景喜剧。软件开发者和漫画家安迪·赫德(AndyHerd)想要看看,如果用人工智能去制作一集情景喜剧《老友记》,那么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利用谷歌开源的机器学习工具包TensorFlow,赫德向系统输入了过去9季的全部剧本。尽管最终结果大部分都近似于胡言乱语,但赫德也从中分离出了一些“场景”。
2.人工智能电影预告片
21世纪福克斯利用IBM“沃森”超级计算机为人工智能惊悚片《Morgan》制作了一段预告片。最初这只是个推广噱头,但最终变成了一段颇具现代感的真实电影预告片。IBM的研究员利用超过1000段电影预告片去训练了沃森,帮助沃森学习成功预告片的一般风格和节奏。随后,沃森处理了整部电影,并选出了6分钟的片段作为预告片。
怎么制作有创意的PPT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虽微末之技,然不可小觑之。
1
巧绘开口图框
我们为什么需要开口图框?开口图框的排版给人一种很文艺的感觉,给PPT排版增加一定的设计感。那么,如何巧绘开口图框呢?
案例一、单侧挖空,如图6.2.1-1所示。
▲图6.2.1-1
第一步:绘制凹形图;通过两个图框的对齐设置、减除功能进行凹形图绘制,确定开口的位置和大小。如图6.2.1-2所示。
▲图6.2.1-2
第二步:删除多余部分;右击图框→【编辑顶点】→右击凹口里侧的中间线段→【删除线段】→同样的方法删除凹口里面的两个顶点,即可以得到单侧开口图框。如图6.2.1-3所示。
▲图6.2.1-3
案例二、双侧挖空,如图6.2.1-4所示。这种图框如何开口呢?是案例一的方法左右各做一次吗?
▲图6.2.1-4
实际上该双侧挖空的图框可以理解为是上下两个去除一个边的矩形框拼合而成,因此只要绘制一个矩形,去除其中的一条边即可。去除的方法是,右击矩形框→【编辑顶点】→右击矩形框左下角的顶点→【开放路径】→右击底边边框左侧的顶点→【删除顶点】即可。如图6.2.1-4所示。
▲图6.2.1-5
案例三、菱形挖空,如图6.2.1-6所示。这种图框的排版效果会更有创意一些。
▲图6.2.1-6
分三步来实现。①绘制菱形和矩形,根据需要摆好位置;②【合并形状】→【拆分】,再删除冗余图形的冗余部分;③分别通过【编辑顶点】→【开放路径】→【删除顶点】即可完成,要注意,上侧的图框点击左下角的顶点、下侧的图框单击右上角的顶点。如图6.2.1-7所示。
▲图6.2.1-7
2
透明蒙版运用
在一些特色图表中,如微立体、拟物、折纸风格的图表,常常会出现同一种颜色的色彩明暗对比,这是怎样的设置的呢?常规的方法,可能是在HSL模式下调整色彩的亮度,或者直接在主题色中选择色彩的不同深浅,但利用透明蒙版实现色彩的明暗对比,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
如图6.2.2-1所示,是一种典型的微立体拟物图表,抛开其他部分的内容不说,我们单来看看①②③④部分的设计,来讲一讲如何通过透明蒙版的设计来实现色彩的明暗变化。
▲图6.2.2-1
我们将深色、浅色、阴影渐变部分都删除了,发现了什么秘密呢?①原来,色彩的深浅变化是通过覆盖一层透明蒙版来实现的。如图6.2.2-2所示。
▲图6.2.2-2
②深色部分,原来是覆盖了一个透明度设为80%的黑色色块。当然80%只是一个参考设置,可以根据视觉效果灵活调整。如图6.2.2-3所示。
▲图6.2.2-3
③浅色部分,原来是覆盖了一个透明度设为80%的白色色块。当然80%只是一个参考设置,可以根据视觉效果灵活调整。如图6.2.2-4所示。
▲图6.2.2-4
④阴影渐变,原来是覆盖了一个带有透明度渐变设置的黑色色块,渐变角度为0,两个光圈均为纯黑色,其中光圈1在最左侧,透明度70%,光圈2在最右侧,透明度为100%。如图6.2.2-5所示。
封面汽车图表的渐变阴影,同样也是采用该方法来设计的。
▲图6.2.2-5
折纸图表的阴影变化同样也是采用覆盖透明蒙版的设计方法,经此设计后,如果颜色设置的是主题色,同样可以实现一键变色后的明暗变化。如图6.2.2-6所示。
▲图6.2.2-6
3
矢量笔刷效果
看多了PPT,眼睛就会越来越挑剔,中规中矩的排版或设计效果已经很难再吸引眼球,怎么办?需要不断创新来提升设计感,矢量笔刷素材的运用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将图片裁剪成矢量笔刷的效果。
准备工作:素材下载。素材获取很容易,千图网、素材中国网、Freepik网站都可以搜到大量矢量笔刷素材。搜索的关键词是:brush或笔刷。如图6.2.3-1所示。
▲图6.2.3-1
第一步,将矢量素材导出到PPT中。将下载好的笔刷素材拖入到AI软件中,选中准备使用的某个笔刷放大后,先【取消编组】再【释放复合路径】,拖入到PPT中两次取消组合后备用。如图6.2.3-2所示。
▲图6.2.3-2
第二步,图片占位符设计。进入幻灯片母版,绘制一图片占位符并置于笔刷素材下方,先单击占位符再单击笔刷,通过【格式】→【合并形状】→【相交】完成图片占位符的设计。如图6.2.3-3所示。
▲图6.2.3-3
第三步,图片填充。退出幻灯片母版后,在当前页选择已设计好图片占位符的版面,复制准备填充的图片,单击图片占位符,再粘贴,即将图片填充到占位符中,效果如图6.2.3-4所示。
▲图6.2.3-4
这几个知识点要特别留意一下:
①有些矢量图形导出到PPT中不能进行【合并形状】的操作,该怎么办?试试在Ai中选中目标图形后,右键【释放复合路径】再导出到PPT中。
②矢量图形可以和图片占位符进行【合并形状】的操作!如此,就可以设计各种个性化的图片占位符了!
③使用图片占位符填充图片,只需要复制目标图片【Ctrl+C】,选中占位符,再粘贴【Ctrl+V】即完成了图片的填充或更换。
创意信息是人工智能吗
创意信息并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指由人类创造或产生的创新、独特的信息内容。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门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模拟和实现人类智能的科学与技术。它涉及到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技术领域,可以用于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提供决策支持和智能化的服务。
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辅助人类进行创意生成和创新思维,例如通过算法生成艺术作品或辅助设计过程,但创意本身仍然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一些工具和技术来辅助创意的产生和实现,但它并不具备独立思考、创造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创意信息是人类的产物,而不是人工智能的产物。
推荐阅读美国担心人工智能领域(美国人工智能出问题)
创业人工智能领域,创业人工智能领域包括
mit 人工智能领域(mit首次提出人工智能)
小米人工智能领域加盟,小米人工智能家居加盟
人工智能领域工程 人工智能领域工程有哪些
医疗人工智能领域 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包括
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融资(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融资现状)
人工智能领域规范,人工智能领域规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