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 科学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关系

日期: 浏览:3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有哪些

1、大数据

大数据,或者称之为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全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也就是说,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是AI智能化程度升级和进化的基础,拥有大数据,AI才能够不断的进行模拟演练,不断向着真正的人工智能靠拢。

2、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视觉顾名思义,就是让计算机具备像人眼一样观察和识别的能力,更进一步的说,就是指用摄像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并进一步做图形处理,使电脑处理成为更适合人眼观察或传送给仪器检测的图像。

3、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新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三个方面。语音识别是人机交互的基础,主要解决让机器听清楚人说什么的难题。人工智能目前落地最成功的就是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目前主要应用在车联网、智能翻译、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方面,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科大讯飞,此外还有云知声、普强信息、声智科技、GMEMS通用微科技等初创企业。

4、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大体包括了自然语言理解和自然语言生成两个部分,实现人机间自然语言通信意味着要使计算机既能理解自然语言文本的意义,也能以自然语言文本来表达给定的意图、思想等,前者称为自然语言理解,后者称为自然语言生成。自然语言处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自然语言处理的终极目标是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进行通信,使人们可以用自己最习惯的语言来使用计算机,而无需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不很自然和习惯的各种计算机语言。

针对一定应用,具有相当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实用系统已经出现,典型的例子有:多语种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的自然语言接口、各种机器翻译系统、全文信息检索系统、自动文摘系统等。国内BAT、京东、科大讯飞都有涉及自然语言处理的业务,另外还出现了爱特曼、出门问问、思必驰、蓦然认知、三角兽科技、森亿智能、乂学教育、智齿客服等新兴企业。

5、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就是让机器具备人一样学习的能力,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机器学习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检测信用卡欺诈、证券市场分析、DNA序列测序、语音和手写识别、战略游戏和机器人运用。国内专注于机器学习的公司有优必选、图灵机器人、李群自动化、极智嘉科技、Rokid等。

芯片、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专业,哪个好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地回答哪个比较好,因为站在不同的视角和提问者自身的情况,会有不同的答案。

从发展前景上看,建议选择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目前最火爆、也是投资者最看好的方向。

人工智能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标志性事件是达特矛斯会议。

该会议由笔者最喜欢的Lisp编程语言之父约翰·麦卡锡等人于1956年8月31日发起,旨在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讨论“人工智能”(此定义正是在那时提出的)。

会议持续了一个月,基本上以大范围的集思广益为主。这催生了后来人所共知的人工智能革命。

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过两次低潮,直到2016年,再次被世人推向了高潮:

谷歌旗下的DeepMind开发出AlphaGo,击败了人类围棋高手李世石,标志着人工智能突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机器智能无法胜任人类的抽象思维和精妙的直觉——围棋是所有棋类运动中规则最简单,但是技巧和取胜难度最高的一个。

传统的围棋高手,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对大局的直觉把控(也就是很多时候讲究的“形状”)。

因为棋盘上一共有361个下子点,每一步根据棋盘上的当前形势,可能的落子位置的排列组合呈现“几何爆炸”。

自此以后,依托于大数据等算力的革命性进步,人工智能被资本和企业追逐,大量应用于自动驾驶、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推荐引擎等领域。

人工智能现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1565亿美元,增长率是12%,我国的产业规模大概是3100亿元,同比增长了15%。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上个月发布的《IDCFutureScape:全球人工智能(AI)市场2021预测——中国启示》报告:

预测1:到2023年,在金融、医疗、政府和其他受监管的公共部门中,超过15%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AI决策系统将引入解释其分析和决策过程的相关规定。

预测2:到2021年,超过50%的组织将在呼入电话处理环境中增加AI功能。

预测3:到2024年,45%的重复工作任务将通过使用由AI、机器人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提供支持的“数字员工”实现自动化或增强。

预测4:到2023年,使用自动机器学习(AutoML)技术封装的、从数据准备到模型部署的端到端机器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的数量将增加2倍。

预测5:到2024年,自动化运维(AIOps)将成为IT运营的新常态,至少有50%的大型企业将采用自动化运维解决方案来自动化主要IT系统和服务管理过程。

预测6:到2025年,10%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将更接近于通用人工智能(AGI)——利用神经符号技术将深度学习与符号方法结合起来,以创造出更可靠的、近乎人类的决策方式。

预测7:到2021年,至少有65%的中国1000强企业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ML)和深度学习(DL)等AI工具,赋能60%在客户体验、安全、运营管理和采购等业务领域的用例。

预测8:到2024年,超过30%的中国1000强企业会将AI工作负载更均匀地部署在端侧,边缘侧以及云端,这些工作负载将由人工智能软件平台提供商统一管理,使AI基础设施“隐形化”。

预测9:到2023年,30%的企业将在边缘侧运行不同的分析和AI模型。其中30%的边缘AI应用将由异构加速方案加速。

预测10:到2022年,80%的中国1000强企业将投资内部学习平台和第三方培训服务,以满足AI采用带来的新技能需求和工作方式转变。

面向未来,投资自身的话,人工智能将是你的优质选择之一——因为汹涌的产业潜力和市场空间将带给你巨大的机会。

从打基础角度看,建议选择计算机科学技术

尽管上述人工智的前景非常美妙,但是其数字底座仍然脱离不了计算机技术。无论是人工智能用到的大数据系统,还是联接与计算使用的芯片、网络技术,其核心都是信息技术,也就是广义的计算机科学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了硬件(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IC设计与制造等)、软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应用软件、互联网App等)、算法、体系结构的方方面面。

我们国家现在亟需大量的芯片人才和系统软件人才,如果做一名有抱负的年轻人,完全可以投身这个充满挑战和满满荣誉感的行业。

从就业选择面角度看,建议选择软件工程

专业课程涵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编译技术、软件工程概论、统一建模语言、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需求、软件项目管理。

该专业除了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将系统学习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实现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安全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选修一些其它选修课。

软件工程相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加聚焦软件方面,并且对标企业的工业化、商用需求。所以它天然对就业有优势。

根据上个月智联招聘发布关于《2020新基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预计达417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人才缺口最大。从岗位来看,系统架构设计师月薪高达24277元,整体平均月薪10299元。学历方面,高素质人才成为将来企业招聘的重点对象。

对于一些互联网和高科技大厂,薪酬更高。

从差异化竞争优势看,建议选择网络安全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正在发生着的历史必然。井喷的互联需求,将导致大量的潜在信息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5G、区块链、新基建、物联网等场景的兴起,对实时性的数据安全要求更为苛刻。在这样的产业趋势下,网络安全的就业岗位势必会迎来下一轮增长。

大量学生与求职者的第一选择都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软件开发,所以这些岗位对求职者的门槛要求也水涨船高。在这样的情形下,网络安全其实是一个可以发挥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选择。

从专业课安排上讲,就总体上而言,信息安全和其他计算机学院的专业没什么区别,不过在一些课程的必修限制上不同。而且从课程内容上而言,那些课程也和一般人了解的"黑客"这方面相去甚远。"黑客"技术不在大学的教授范围之内,不过老师在讲计算机网络、网络对抗与防御这两门课的时候会涉及到一些攻击技术的原理。实际想获取这方面的知识,自己需要上专业论坛、融入圈子。

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我们现在谈的人工智能一般就是AI,是图形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五六种技术的集合,是个有特指的技术集合体,智能科学则包含了所有和智能相关的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是智能科学的细节分支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领域岗位需求(人工智能领域岗位需求调研)
印刷领域人工智能 印刷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领域分析 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
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吗 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吗为什么
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系统?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系统包括
AL人工智能领域?al人工智能技术
材料领域人工智能,材料 人工智能
想转行人工智能领域怎么做 如何转行人工智能领域
科学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 科学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关系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