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之下,全球经济、股市继续运行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之中。但耐人寻味的是,全球的投资者们却看到了传统的经济教科书中鲜有提及的一幕非经典场景:一方面,病毒的蔓延和肆虐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经济短期呈断崖式下行;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政策驰援和协同,在竭力减轻新冠疫情所带来的直接、间接的重大生态伤害和经济冲击的同时,对前期已普遍出现调整、投资者仍在惊魂未定之中的股市也带来了不小的正面提振。较普遍的V型反转特征,成为全球大多数股市在4月里表现出来的最大亮色。换言之,基本面向左(世界经济仍在坠落的山谷)、政策面向右(各国超常规的密集政策呵护),成为全球股市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场景。
本期,我们主要结合以下四大方面做重点分析:全球疫情走向、Q1数据浅析、国际秩序演变和A股市场展望。
一、全球疫情走向
关于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专业讨论,远非金融研究者的长项。不过,也正因为其对经济、金融、股市所造成的重大和深远影响,我们还是需要首先用较多的笔墨,以金融业者的眼光,从投资的视角尽可能做些有价值的专业探讨。
开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从已知的病毒传播情况看,已呈现出较为清晰的两波演进态势,且目前有出现第三波扩散的较明确迹象。
第一波疫情,于去年年底前开始在武汉出现,并在今年春节前后突然暴发且迅速蔓延到国内所有省份。所幸,历时2月余,国内最艰苦的第一阶段抗疫过程成功告一段落。
遗憾的是,尽管年初以来中国境内轰轰烈烈且成效显著的抗疫历程,客观上为全球其它国家争取了1-2个月的宝贵时间,但在海外较普遍的大意心态、初期管控应对的显著差异、西方民众防范意识的普遍缺乏等众多复杂因素的杂乱干扰下,疫情的第二波冲击来得更为急速,杀伤力也更大。
如我们在前期所预判,即便是人类此前一无所知的“狡猾”病毒,其最终导致的病例数和病亡数的变化,在数据层面仍有其一般性的相似规律。
中国迅速调集全国资源,以举国之力抗疫。美国则更多是依赖各州的力量,各自为战为主(虽然联邦政府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而且民众的主动配合意愿和程度更低(尤其在初期)。由此,疫情在美国境内的蔓延,相对而言更难以控制。
另外,对比前一个月的统计,随着各方的更加重视、医护资源和治疗经验的迅速增加以及相关数据基数的不断扩大,看来增速已有较大减缓。
从常识和逻辑上判断,在真正的特效药问世之前及在一段时间之内,已染疾患的确诊病例最终病亡数的累计增加幅度,超过了累计的确诊病例数的增加速度,最终导致病亡率的不断攀升。而海外各国前阶段在防疫过程中的普遍失当、一定程度上医疗资源的被挤兑等,或是导致海外病亡率更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不过,从中国的情况看,只要应对得当,病亡率的上升依然大体可控。
自3月下旬以后,印度、巴西、俄罗斯及部分的非洲国家(基本为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疫情的蔓延也开始有陆续提速的迹象。越来越多的人担心,疫情或正在形成第三波的冲击。与前一波疫情重点冲击到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这波正重点受到冲击的国家,医疗救助条件普遍更为薄弱,经济层面压力相对更大,相关各国的债务负担也更为严重。另外,这些国家中,资源国相对较多。假如疫情不能很快得到控制,对全球重要资源的供给,势必将构成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三波疫情冲击,未来将如何演变,需要持续给予关注。
观察疫情从年初以来在各国的蔓延进展,我们发现还有以下的两个规律或可大致总结:
其一,疫情在各国的蔓延,从病例零散出现的疫情初期,到疫情快速上升期和急速爆发期,再过渡到相对平稳期和见顶期,均基本呈现较典型的指数变化规律,而疫情的基本持续时间大约在2个月左右(但因各国采取的应对方式、控制策略等的较大差异,疫情指数到达峰值的时间及指数肥尾的持续时间会有不同)。
其二,观察疫情严重程度的变化,宜遵循“新增病例的变化率数据-新增病例数据-累计病例数据”的依次观察角度。换言之,新增病例数的变化率(即累计病例数的二阶导数)是更有价值也更需要做重点观测的领先指标。
从中国的经验及海外各国的实际情况看,在新增确诊病例的增速跌至10%以下之后,疫情即大体进入相对可控的阶段。
具体而言,从目前的最新情况判断,疫情先行暴发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已在3月下旬至4月初陆续出现新增确诊的峰值。目前,数据层面尽管尚有反复,但整体仍处于增速缓步下降的过程中。而疫情相对滞后的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国也在4月中旬先后迎来峰值。此外,作为全球疫情的新“震中”,美国在4月9日即达到新增确诊的峰值,此后在日增3万例上下徘徊已半个多月。目前,日新增量虽尚未明显下行,但也未再创新高,且新增确诊的增速仍继续在大体下行的阶段。这些,都是欧美疫情未来可能继续呈现改善态势的较好迹象。
不过,当下仍不是过早乐观的时间。世卫组织最新警告称:抗疫将是场持久战,“病毒将与我们长期共存”;大多数国家仍处于疫情早期阶段;在一些疫情大流行初期就受到影响的国家里,病例现在开始卷土重来。
据外媒报道,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期表示,在许多国家,居家令和其他保持人际距离的措施已成功抑制了传播。但这种病毒仍然极其危险。早期证据表明,世界上大多数人口仍然易感。这意味着疫情很容易死灰复燃。现在人类面临的一个最大危险就是自满。
从国内第一阶段抗疫结束后的经济、社会恢复情况看,控制复工过程中疫情的可能反弹及严防输入型病例带来的新一轮冲击,仍是较为艰巨的现实压力。
在国外,随着欧美主要国家陆续从疫情峰值中走出,重启经济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然而,在疫苗和特效药真正问世前,控制疫情与恢复经济这对尖锐矛盾,恐怕在中短期内仍将令各国的决策陷入两难。
目前看,一个或是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大规模快捷检测技术的迅速推广。通过尽快提升检测能力,尽量以简捷高效的检测手段,对拟或已复工复产人群、商旅及其他出行人群进行及时准确的提前和持续的病毒或抗体的检测筛查,从而有望起到较好的病毒隔断、疫情预防和控制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相关检测领域(检测试剂、检测设备及相关商业化运作等)或将有持续的较大投资机会(尽管目前股市中已有一定反应)。
从更大层面上考虑,在开年迄今普遍遭到新冠疫情这只百年不遇黑天鹅的严重冲击之后,接下来全球各国的疫情控制进展,对各国经济、就业、社会生活以及股票市场等的修复快慢和恢复程度,都仍将有至关重要的持续影响。而未来的2-3个月,能否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控制住疫情的继续传播?今年秋冬季及明年开春之时,疫情会否再度来袭?这些,都是在特效药和疫苗到来前的重点关注。
从投资的角度看,新股疫情造成的巨大蝴蝶效应和全球性危机,一方面彻底改变了投资者心态,另一方面,也必然改变投资者对经济活动和企业收益所受影响的预估。当然,如果疫情确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那么这样的影响将更多表现为一次性的冲击,从而在企业的长期估值模型中,将可以作为噪音项被滤掉。换言之,由此导致的股价的非理性下跌,将可能创造出较好的买入机会。
二、一季度数据浅析
4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及3月经济数据。受疫情影响,中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一季度数据公布的当天,A股市场继续震荡上行,并未受到较弱一季度数据的显著影响。
关于中国经济一季度数据的分析,众多的市场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们前期已经阐述得非常详尽。在此,我们也不做赘述。以下,摘录我司宏观分析员的一些基本判断。
1、一季度中国经济重要数据主要受疫情拖累影响。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4%,但3月复工复产推进,使得工业增加值跌幅收窄,已与去年几乎持平。
2、行业结构中,新兴制造业跌幅收窄的程度最大。
3、受疫情和通胀影响,居民收入受损,消费支出收缩至必需消费品。
4、二季度预期,宽货币宽财政的逆周期政策落地会使国内经济渐稳,而海外经济仍将继续冲击外需。整体看,预计PPI增速在二季度见底。国内经济观察线下社交活动恢复进度,海外经济观察美国垃圾级信用利差(从800BP回落至500BP)、美国首申失业人数和经济恢复计划。
具体来看:
1、3月工业增加值单月同比-1.1%。一季度累计同比-8.4%。反映3月复工复产后经济活跃度有所恢复。
2、受疫情影响,2020年Q1产销率同比下降4.1%。20Q1产能利用率仅为67.3%。环比下降10.2pct,同比下降8.6pct。
3、新兴制造业行业的当月工业增加值环比改善幅度较大,包括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医药、计算机及通讯、通用设备、运输。
4、受疫情和通胀影响,居民收入受损,消费支出收缩。居民名义收入同比持平,扣除物价涨幅后的实际收入增长-3.9%。消费性支出同比-9.5%,实际支出同比-13.5%。除居住和食品消费稳定外,其他消费支出均下降10-30%。
数据整理:金鹰基金梁梓颖
再重点梳理及强调几个方面。
其一,疫情对中国经济当期所产生的重大冲击中,三个产业增加值均有明显下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降幅最大(-9.6%),对经济下行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其次则为第三产业(-5.2%)。而在第二产业中,疫情对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冲击更为突出。第三产业中,疫情对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冲击巨大。尤其要指出的是,第三产业内各行业实际表现迥异。金融业和信息产业分别增长6%和13%,但住宿餐饮和批发零售行业则下降35%和18%。疫情对于经济部门的不同影响较明显体现在人们的日常选择中,如信息产业的较快增长可能隐含着疫情之下在线游戏、居家办公、远程教育、云服务等众多新的行为模式、商业模式的较大影响。另外,金融业的逆势增长或也体现出逆周期的政策支持力度。
其二,3月的工业增加值数据显示生产端压力已有较大缓解。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降幅较1-2月收窄12.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出现一定的V型反转迹象。此外,3月中采制造业PMI指数较前值明显改善,重回荣枯线以上,表明企业信心的较大提升。而高频数据显示,疫情管控之下,复工在有序进行,六大电厂日均耗煤量、物流景气指数等关键指标均显示出较明显的恢复。结构上看,高技术行业上升相对较快,3月同比增长8.9%。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当月增长9.9%,较当季的同比增速降幅有显著收窄,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铁路、航空、船舶制造业环比改善也十分显著。逆周期政策支持下部分传统行业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新经济新需求带来的高技术产业的较好表现,对后续工业生产的回暖或都将有持续的支撑和推动。
其三,关注海外大概率的需求冲击对中国二季度出口的可能影响。3月工业数据中,出口交货值有明显改善,同比名义增长3.1%,一定程度体现出前期堆积订单的赶工情况,但当下切不可做简单的线性外推。考虑到欧美疫情普遍滞后中国2-3个月才发生,以及近期国际政经层面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不和谐声音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潜在负面影响,对二季度出口或将出现的崩塌式可能须有谨慎的前瞻预判。此前,已有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参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情形做过悲观的预估:考虑到出口占比和预期增速的变化,预计疫情在半年内将对我国GDP产生4-5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而海外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4月Markit服务业PMI初值为27,创下历史新低,预估为31.5,前值为39.8;美国4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36.9,创11年多新低,预估为35,前值为48.5;欧元区4月服务业PMI初值为11.7,创下纪录新低(1998年7月以来),预期22.8,前值26.4;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初值为33.6,创134个月新低,预期38,前值44.5;欧元区4月综合PMI初值为13.5,创下纪录新低(1998年7月以来),预期 25,前值29.7。海外一系列远低于市场预期且不断创造历史的领先数据指标,显示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重大负面冲击仍在持续发酵之中。
根据相关卖方研究机构对A股最新财报数据的统计情况看(数据截至4月中旬,对超过1500家企业一季度业绩预告、快报和一季报的汇总。其中,创业板几乎全部披露,中小板披露大半):主板业绩增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49%和-70%;中小板业绩增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和-75%;创业板业绩增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4%和-30%;全A整体业绩增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3%和-50%。无论整体还是局部,A股公司各项业绩数据均出现大幅下滑,显示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严重。
在披露率大于30%的行业中,较2019Q4环比改善较多的行业主要有畜牧业、渔业、农用化工、文娱轻工、电信运营以及造纸等;环比虽下滑但同比仍能实现正增长的行业主要有产业互联网、电源设备、半导体、消费电子等;最近两期连续改善的行业有畜牧业、造纸、互联网媒体、石油化工等。大体而言,业绩较好的行业基本集中在供给端有约束导致产品能够涨价的偏中下游行业、需求出现上升的疫情拉动型行业,以及尚有前期订单支持的部分制造业领域等。
另一方面,业绩同比和环比均出现大幅下降的行业包括餐饮旅游、商贸零售、纺织服装、房地产、建筑建材、家电、交通运输、传媒等,基本都属于受到疫情明显影响,出行、消费等受到较大限制和冲击的领域。
根据以上分析做简要判断,A股公司一季度业绩的大幅下滑,最主要原因是还是来自于疫情的冲击。未来,如疫情能在全球范围内较快得到控制,对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或相对有限。不过,如疫情在中短期内始终难以控制,则可能通过全球供应链的扰动、国内企业用工成本的上升等多个方面对企业竞争力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和更灵活应对。
尽管对于疫情所造成的中短期损害的详细分析,往往令谨慎的投资者偏于沮丧,但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前述的分析,更多还是基于对这场灾害带来的重大损失的一个静态评估,所以展现更多的尚只是悲观的一面。
换个角度看,在重大灾害面前,积极的投资者往往更倾向于从政策层面已出台或将要出台的种种逆周期应对,预判相关政策将在未来可能带来的巨大正面效应,因而他们的心态、观点和行为也相对更为乐观。这其实或也正是对同一件大事在不同侧面的“盲人摸象”,是不同的投资风格、投资哲学甚至人生态度的综合体现。
回顾全球经济史,我们的策略团队总结出以下4条规律:
1、疫情对爆发地区当季的消费和经济影响最为明显;
2、随着疫情逐步见顶,经济同比将逐步回升;
3、恢复速度不仅仅取决于疫情本身,还取决于经济自身问题;
4、股市在疫情初期会有明显回调,但在一个季度内基本见底。
三、国际秩序演变
我们在上期的月报中,曾严肃地提出过这样一个话题:新冠疫情的暴发,是否将直接、间接推动全球秩序的新一轮重建?
我们当时大胆给出过一些粗浅而偏积极的预判:
1、中国举全国之力,取得第一阶段抗疫成功的正面实例,或将对未来的全球治理带来新的思考。
2、对中国产业链的影响,是危中有机。
3、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上升,A股相对全球其它市场具有安全岛和避风港特征。
4、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疫情当下,需要大国携手,共同抗疫。新冠疫情的黑天鹅所造成的对全球经济、秩序、制度、文化、供应链、国与国关系、民众信心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冲击,极有可能带来新一轮全球秩序的艰难重建。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注意到,国内国外已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学者、经济学家甚至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们开始加入到对这一重大热门话题的激烈讨论和争辩之中。
坦率地说,作为典型的金融民工,我们过往所受到的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已远不足以让我们再继续驾驭这一话题。但与此同时,它对证券投资的可能影响又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尝试从金融从业者的观察角度,力图做些更准确的前瞻把握。
实际上,回顾过去2年间中美贸易层面不断冲突的各种场景,以及它对于国内股市的影响,也就不难以理解,其实不单是我们,实际上国内众多投资者对此议题都抱有极大关注。当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担忧。
一个小小的观察角度,或可看出在此特殊背景下国内投资者近期对股市的更趋谨慎态度。
熟悉A股的投资者应该大多知道,北上资金对A股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而今年以来,北上资金流向上,先后经历过年初的继续大举流入、海外疫情爆发与美股暴跌后的反向快速流出,以及美股企稳反弹后的再度流入等3个不同阶段。
4月,因西方的复活节假期,9日、10日及13日陆股通一度暂停交易。缺乏北水支持的情况下,A股连续3天走势低迷,直到14日北水重新开闸,当日净流入140亿,A股当天也以中阳线报收。
而在4月23-25日,受不明的海外传闻影响,国内市场对地缘政治格局可能再起波澜的担忧氛围有所上升。尽管这几天北上仍有小幅流入,但内资的紧张情绪之下,市场的波动也有较明显放大。
回到对疫中及疫后国际秩序的讨论上来。未来的世界到底是将走向何方,脱钩还是重构?我们先抛出自己未尽成熟甚至可能会略显鲁莽的观点和结论:
我们倾向于认为,全球一定程度的脱钩实际上已经在发生,今后也可能将继续有所扩大。但总体而言,国际秩序的重构或将是更为显著的大趋势。未来,一个地球、两级世界、数个区域中心、多个制造业和产业链集群并存互补的网状格局,或将在较大概率上最终成为现实。
近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公开表示,我们需在全球化和自力更生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他指出:新冠疫情危机提醒我们,政治和经济的基本单位仍然是民族国家。为了建立看似高效的供应链,我们在世界各地寻找每一个环节中成本最低的生产商。但由此建立的体系缺乏弹性和多样性,且容易受到干扰。这次大流行过后,我们构建的经济体系必须少一些短视,多一些弹性,并对经济全球化远远超过了政治全球化这一事实更加敏感。各国必须努力在利用全球化和建立必要程度的自力更生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而富达国际亚太区首席投资官帕拉斯·阿南德则从投资的角度有不同的观察。他认为:未来领导力模式将不同于我们在过去10年里所看到的。在过去10年里,全球市场基本是由美国领导的。而在未来的周期里,亚洲、中国、新兴市场将处于领导地位。全球范围来看,部分供应链将转向本地化和区域化,来应对类似此次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的观点则更为积极。他将新冠病毒的暴发,描述为历史上一个令人兴奋的转折点,可能为更大的社会进步铺平道路。达利欧将疫情与“大萧条”等其他经济困难时期进行了比较,称当前的衰退尽管很痛苦,但将“相对短暂”,并将使更广泛的全球“重组”成为可能。他说,这场重组可能持续三到五年,“我知道这将是很长一段时间,但不会是永远,人类适应、发明和从危机中走出来的能力要大得多。”他更进一步表示,人们应该对之后的阶段“非常兴奋”,数字化、数据和人类思维方面都将出现飞跃。
相比之下,国内的相关专家们表述更为谨慎含蓄,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杨成教授近期撰文表达的观点就比较有代表性。他指出,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远未终结,国际秩序重构、国际体系转型和国际权力转移却因此而不断加速,一个全新的国际格局正在浮现。由于安全成本的显著提升,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基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已经受到重挫,国际关系的部分再主权化似难避免。
以上简要整理的各路专家们的最新观点,仅供投资者朋友参考。
在我们看来,新冠疫情在造成全球极其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同时,对国际政治经济、地缘关系、金融科技、产业链格局等,的确已经开始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冲击。
前些日子,媒体陆续传出日本、美国将吸引海外企业回流的消息,已引起各方的极大关注。此次的疫情过程中,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相关制造业早已迁至海外,以至于不仅应对疫情急需的医用防护用品一度奇缺,且在全球供应链冲击严重的情况下,国内众多行业的生产变得难以为继。痛定思痛,他们纷纷出招,希望能尽快吸引在中国等地设立的大量海外工厂撤回国内,或转移到东南亚,以避免产业链过度集中的风险。外媒报道,日本政府拟出资2400亿日元以吸引日本企业回流。而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更建议,要通过承担全部费用的方式,帮助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国内。
暂且不论这些国家的做法是否具备足够的可行性,以及最终能带来多大体量的海外企业回流,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这场疫情黑天鹅的意外袭击下,过往数年,伴随贫富分化的加剧、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已经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浪潮得到了推波助澜的足够动力。
回首历史,中国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40余年,恰也是全球化的40年,“世界是平的”。中国凭借丰厚的成本优势、民众的辛勤努力和市场机制释放的巨大活力,逐步发展成为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制造业大国。典型的全球化模式,是所谓的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将辛苦劳作换来的美元,转而购买美国国债,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和流通货币的地位更加稳固。与此同时,美国在中国大量低价高质产品的强力支撑下,消费更趋繁荣,而低利率环境也推动着美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客观上讲,这一轮前所未有的全球化过程,是中美双方均显著受益的过程,当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确也获得了丰厚的红利。遗憾的是,这样一个看来近乎完美的“闭环”似已临近尾声。未来,全球政经秩序的逐步重建、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整合,恐怕已是大势所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深刻变化,对于仍看不清楚方向、固步自封于传统“红利”的企业而言,或将是巨大的风险。但对于能敏锐把握趋势演变,立足自身优势而抢占先机的企业,或可能是打开了另一扇有新风景、新机会的机遇之窗。
面对这样一个相对脱钩和渐进重构的新世界,从投资层面,我们更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以下,我们尝试再补充几个简要的判断。限于篇幅,我们只重点对第一点加以阐述:
1、中国市场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资本仍将持续有较大的吸引力。
理智地看,在面对新冠疫情这个全球性灾难面前,客观需要人类社会更加携手同心,需要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间有良好共识和共同应对。但遗憾的是,大洋彼岸传递的并不和谐的声音似越来越大。疫情控制的未尽如人意和总统大选年的特殊背景,更在短期内加剧了争执甚至对峙的氛围。
不过,从国内情况看,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优势、远较其它新兴市场成熟的制造能力、丰富的工程师红利、熟练的产业工人、勤奋而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广大民众、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潜力,以及疫情期间所表现出的强大数字基建实力和产能恢复效率等等,恐怕都是趋利的海外资本难以放弃中国的重要原因。此外,考虑到产业链大量搬迁需要的庞大资本性开支,在欧美经济经过此轮严重疫情所导致的重大危机之后,仅就中短期而言,产业链外迁趋势未必会显著加快。
一个有较大说服力的正面实例,是近2年特斯拉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
美国著名企业家、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创办的高科技企业特斯拉于2010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作为当时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独立制造商,特斯拉上市后受到全球投资者的极大追捧,公司股价在不到4年时间大涨10倍。但其后,股价开始进入较长的相对平淡期。2018年年底至2019年6月期间,特斯拉股价更是一度腰斩,最低跌至176美元的5年前的水平。不过,此后公司股价如同坐上火箭,仅半年多的时间,最高涨至968美元,大涨450%+。这其中,特斯拉中国工厂的顺利开工、在中国生产和销售远超其他市场的令全球投资人震惊的畅旺程度,恐怕是公司股价再度快速上行最重要的催化剂。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在美国的肆虐所造成的美股大跌,一度也重创特斯拉股价,但在其后美股的较快反弹过程中,特斯拉股价迅速从前期的黄金坑中翻身而出,目前市值重新回到了1300多亿美金。长远看,公司股价再创新高可期。
特斯拉最近几年股价的巨大变化,除了反映出国际资本市场对马斯克这样一位优秀企业家的极大认可,以及对特斯拉公司雄厚科技实力、独特商业模式的高度肯定,恐怕更重要的,或暗示着国际资本对中国巨大消费潜力市场的极大期待。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势必也将带来国内相关产业链的巨大机会。
特斯拉上市以来股价表现
数据整理:金鹰基金
2、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国产替代加速与低端产业链外迁。
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缩短物流、人流距离,推动区域内或相邻区域间的产业链协同和整合,可能成为新的必由选择和重要方向。当然,区域一体化的前提是地缘格局的相对稳定。对中国而言,以中日韩为引领的东北亚区域内的尽可能协同,或将成为可行的选择。虽然,区域内的不稳定因素始终存在。但换个角度看,或也更成为区域大国之间须加强合作的重要推动力。近期,中日、中韩的关系都在显著改善之中,也为更进一步的多方合作打下良好基础。从产业链互补、先进技术支持、制造业协同到消费市场激发等诸多方面看,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潜力巨大。对中国而言,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准入门槛,减少体机制栅栏,都是增进区域共信、推动合作共赢的有效手段。
在国际新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国产替代加速也将是可预期的重要趋势。个中缘由,一是来自西方技术供给层面的不断压缩,二是国内技术能力的较大提升(虽然在不少领域,与海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仍大),三是国内庞大市场所提供的足够的学习和试错机会。从国内当前情况看,华为、格力、海康、三一、京东方等一批优秀企业,已快速成长为相关中高端制造业的全球或区域领跑者。未来,随着国产替代趋势的进一步明朗,在更多的细分行业,预计将有更多的优秀中小企业不断进入投资者的视野。
至于低端产业链的逐步外迁,也已是这几年正在发生的事实。一方面,全球产业链的不断转移,本来就是符合全球产业发展规律的普遍现象。仅以亚洲地区二战以来的制造业变迁为例,先是日韩陆续承接,之后是台湾地区开始跟进,再之后是大规模转到中国大陆,现又开始向东南亚诸国迁移。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需要及时做好应对和准备。在努力提升自身的产业链价值和行业地位的同时,需要尽快顺应形势变化,主动做好产业布局。这方面,日本当年的成功经验值得国内企业认真学习和借鉴。
3、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不降,安全岛特征依旧明显。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资产是否更具备全球吸引力的话题,近期在国内引起比较多的探讨,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市场大V也公开表示质疑。他们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认为如果全球秩序出现重大调整,全球化逆转的情况下,中国势必更为受损。另外,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不高的情况,中国资产的安全岛或避风港地位难以确立。
我们先引用上期月报中的几个基本观点:
相对稳定的制度环境、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国内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丰富的工程师红利和熟练的产业工人、勤奋踏实而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普罗大众……这些,都是构成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资产吸引力不断提升的关键因素。
作为全球最先遭受新股疫情冲击及最先基本完成对疫情的第一阶段防御的国度,股市层面体现出相对的安全岛、避风港特征。
我们仍坚持上述观点。此外,对于疫情造成的全球秩序的调整和重建,我们也认同这个趋势。但我们也认为这将会是个危中有机的过程。我们在本期月报的前述部分已做过详细分析,此处不再展开。
至于人民币国家地位尚不够高,对海外资金的吸纳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同样认可这个事实,但并不认为这足以影响到中国对海外资金吸引力不断上升的趋势,和中国资产正开始体现出一定程度安全岛和避风港特征的基本判断。实际上,单以A股市场的视角来观察,过去几年北上资金的持续涌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还是在中美间持续的经贸摩擦的背景下)。今年,疫情导致的海外股市大跌,一度确实令北上资金出现流出,但一俟海外股市相对稳定,北上资金又迅速流向A股。这些,其实都是对前述判断和预期的有力佐证而非相反。
更进一步地,在美联储此轮以无限量的美元流动性全力拯救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之后,随着疫情的终将被抑制,泛滥的美元流动性流向全球有较大吸引力的地区将会成为大概率事件。届时,中国资产良好的风险收益比预计将会成为国际资金更首要的考量。
事实上,近期已有国内知名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以港币走强为标志,国际资本回流中国资产的趋势正在确立。他们观察到,自3月下旬以来,港币显著走强并维持在接近强方的位置,一方面是受到了美港利差回落、季末结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其中也包含一层重要因素,即国际资金流入的影响。除此之外,他们还看到了包括海外资本市场反弹、美元指数回落、新兴市场指数回升、全球范围内美元流动性改善、亚洲新兴市场流动性指标回升、国内股债市场资金流入改善等诸多的信号和证据,均佐证了港币本次的走强是国际资本开始回流新兴市场和中国资产的重要标志。
继续引用一段富达国际亚太区首席投资官帕拉斯·阿南德先生最新演讲的重要观点。他认为:
美元的贬值和石油价格的变化,显然亚洲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我们坚信,在这一轮周期中,我们将看到亚洲带领世界走出这场危机。在亚洲,经济活动复苏将更快。也是在亚洲,我们看到了债券和股票市场涌现价值机会。同样,我们看到了企业回报的最佳前景也会出现在亚洲。
因此,当强势美元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正在减弱时,鉴于亚洲许多经济体都是石油的净进口国,较低的油价将会刺激消费,并将提振中期的经济前景。这是我们在展望后疫情时期,大环境方面值得聚焦的因素之一。亚洲的增长故事正在发生变化,亚洲正成为全球范围内投资者和资产配置者赞誉和追捧的对象。
面对国际秩序脱钩与重构交织的复杂场景,一方面需要我们有更广阔的胸襟去包容外部世界各种刺耳的声音,另一方面,更需要保持定力和信心,认真做好自己的事,积极推动改开并尽快推动有效落实。当下,尤其要抓紧做好对困难群体的积极救助和对广大民营及中小微企业的及时纾困。民心稳民心齐,则泰山移。
从较长的视野看,时间、空间和机会,或更多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涌现。
四、A股市场展望
越来越多在全球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投资机构对亚洲和中国资产价值的认同,当然是令A股投资者更有底气和信心的其中一个重要理由。从我们自身的研究视野和专业判断角度,我们同时也再补充一些新的观察、观点和结论。
过去的这一个月,主要在全球各大央行联袂行动,相关财政政策配合支持之下,全球主要股市均迎来令投资者欢欣鼓舞的V型反转行情。这其中,作为全球央行中的央行——美联储无限量提供美元流动性、允许购买垃圾级债券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磅举措,更令市场再次见识到“不要与美联储作对”这句话的巨大威力。当然,作为发达经济体主要代表的欧美国家新冠疫情渐达新增病例(或新增病例增加值)的顶峰,疫情有效控制的曙光在即,也是股市恢复信心和快速上行的一个重要催化因素。从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的重要观察指标VIX指数的变化来看,数值已由3月18日创下的历史次高点85.47点(历史最高点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创出的89.53点)大幅回落至4月24日的35.93点,市场悲观情绪在快速消退。
从作为全球股市最重要风向标的美股情况看,道指、纳指迄今均已较3月23日的阶段低点大幅上行30%+,分别回到23700+和8630+的水平,指数回升势头强劲。开年迄今,道指、纳指的累计跌幅已分别缩减到16.7%和3.8%。相比之下,提前于3月19日见底的上证此轮仅上涨6.1%,创业板自低点回升11.0%,开年以来的涨幅分别为-7.9%和11.4%。就国际市场比较而言,A股今年以来整体表现出色,抗跌性良好,因此在全球市场整体回升的氛围下,涨势略低仍属正常,A股的安全岛和避风港特征不改。
今年以来A股与美股重要指数走势对比
数据整理:金鹰基金
我司权益团队在4月初曾发布最新的二季度策略观点,目前时间虽已过去一个月,但基本观点和结论均未改。在此,也再度与投资者朋友分享:
从全年的维度看,一季度大概率将是国内经济最差的时候。随着财政政策以及金融政策逐步宽松,叠加上疫情冲击逐步减弱,股市和经济均有望前低后高,而全球市场经过这次大幅调整后,风险已得到较大释放(尤其美股)。沪深300估值则位于历史20%的较低分位数,整体风险有限,预计二季度可能是全年较好的加仓时点。
短期股市的震荡格局或暂难以打破,主要的矛盾在于疫情对经济冲击的深度与逆周期政策的节奏、力度之间的博弈。疫情数据改善以及逆周期政策对冲,均有利于提升阶段性风险偏好,但企业盈利何时真正企稳,依然决定了股市中期方向。
政策决定股市底部,外需决定股市启动时点。全球疫情大概率短期接近顶部,外需大概率将在二季度见底,短期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美国企业部门是否能如期复苏,需要密切跟踪疫情拐点、美国低等级企业信用利差、油价等重要领先指标。
操作上,短期建议仍可维持中高仓位。境内投资者的普遍犹豫心态和谨慎操作的态势下,对短期市场可继续保持积极姿态。不过,全年大的结构性加仓时点,恐怕还需等待外需不确定性消除之后。
方向上,全年维持对成长类个股的看好。季度层面推荐三条主线,根据宏观环境的变化可灵活调整做行业轮动。
1、业绩确定性强的内需品种:食品饮料、医药、游戏、计算机、社服。
2、因疫情或者政策刺激导致的局部领域通胀品种:化工、黄金、造纸、水泥。
3、稳增长受益领域:建材、机械、通信和地产。
若外需企稳迹象出现,可减仓通胀和内需品种,并切换至外需品种如电子和新能源。
金鹰策略团队新增观点补充如下:
稳增长思路在于托底而非刺激,更着重壮大新动能,释放中长期发展潜力。从结构上看,政策向5G、超高清视频、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型消费,稳定汽车和文旅餐饮消费,着重在基建层面发力,继续保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力。
最新国内高频经济数据有进一步改善,反映生产端继续修复。高炉开工率68.65%,环比继续改善;周度耗煤量同比-6%,大幅好转;动力煤电厂库存回落。六大电厂动力煤可用天数回落至29天,比疫情结束初期的40天大幅下降。反映内需相关的复工复产进度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国内疫情目前已经进入到尾声,复工复产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消费和社交活动预计会有所复苏,而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容以及新旧基建、新能源汽车补贴等稳增长政策会持续释放。预计国内经济会比海外市场更早得到修复。
流动性方面,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利率维持历史低位水平,宽松的市场利率有助稳定股票估值。
海外疫情进入平稳阶段,海外经济数据逐步反映疫情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后续,随着欧美央行开始购买垃圾债以稳定金融市场流动性和平抑信用风险,欧美企业逐步开始复工复产,跟踪美国高收益债信用利差、失业人数和美国消费数据。
稍概括一下:
从全年的角度看,我们依然保持谨慎乐观的积极心态。疫情不改A股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全年看多A股的重要投资逻辑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货币宽松、资产荒、股市政策支持、房市向股市切换、中国资产吸引力的提高等。而做出上述相对乐观判断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认为在全球各国的协同配合下,疫情在年内能够得到成功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对于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而言,疫情过后,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有望出现更进一步的快速上升,海外资本大举进入A股市场的过程远未结束。
中短期,预计二季度市场仍将处于震荡阶段,强烈政策预期效应的逐步减退、疫情冲击之下“坏”数据的不断出炉及疫情的后续发酵、大国间博弈的持续深化,甚至于此轮全球大放水后相关道德风险的再度讨论和质疑上升等,或都可能成为制约中短期市场持续上行的关键影响因素。
配置方向和时机判断看。预计在二季度中后段,可能出现全年较佳的布局和加仓时点。中短期,业绩高确定性的内需品种、因疫情或局部通胀而增长、及逆周期政策推动下的稳增长品种,仍是相对更可靠的布局方向。若外需有企稳迹象,可重新考虑增配相关的高敏感度的受益品种。
4月23日,红杉资本全球合伙人沈南鹏与黑石集团掌门苏世民通过新媒体视频连线的观点分享,引起了国内众多瓜民的浓厚兴趣。大咖的对话非常精彩,而苏世民先生的这句话更令人印象深刻。他说:我充满信心,世界终将度过这场危机,我们将看到经济增长出现实质性的改善。中国拥有自然优势,这将使其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文章最后,补充一段感悟: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是投资世界中一直广为传颂的至理名言。在我看来,面对百年不遇的凶险疫情所带来的重大冲击和历史的不断见证,我们既需要有悲观者的谨慎和小心,去仔细观察、认真评估疫情对人类经济社会各层面所造成的一次性的巨大伤害,同时,更需要有乐观者的勇气和信心,积极而耐心地寻找能顺应时代发展和趋势变化的优秀企业,紧紧抓住市场非理性阶段可能出现的重要投资良机。
执笔:金鹰基金研究部总经理 杨刚
2020/04/26
➤李湘、佟大为、汪涵……明星直播卖房,能约吗?
➤近200家公司冲刺创业板IPO,这些券商保荐数量最多
➤V型反弹!多只科技、创投股涨停,这些板块将享受政策红利
➤-100美元油价要来了?抄底恐变“坑杀”!
推荐阅读聊聊数字藏品?数字藏品nft
联通链数字藏品(联通数字科技)
立体视频数字藏品(立体视频数字藏品教程)
联通数字藏品卡,联通数字藏品卡怎么用
立春酒 数字藏品,立春酒数字藏品
链瓷数字藏品(链玩数字藏品)
辽宁奥运冠军数字藏品,辽宁奥运冠军数字藏品是谁
炼元数字藏品开二级了吗?炼元传说